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疲劳驾驶与交通事故

2020-11-23 来源:二三四教育网
疲劳驾驶与交通事故

作者: 来源: 济南市交警支队 阅读: 17423 日期: 2006-10-23

15:28:09

1.疲劳是由于体力或脑力劳动使人产生的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失调的现象。驾驶疲劳是指驾驶车辆时,由于 驾驶作业引起的身体上的变化、心理上的疲劳以及客观测定驾驶机能低落的总称。疲劳驾驶是指驾驶员在疲劳状况下运行,它是许多重大交通事故的根源。 ①生理症状

疲劳产生的开始,只是从事劳动的那一组肌肉感到疲倦,如果继续下去,疲劳就会四周蔓延,从而使全身感不适,进一步发展则感到周身酸痛,精神恍惚。

驾驶员产生疲劳后,生理机能下降,随之出现一些症状。如头重、心跳加快、脉搏加速、手脚酸痛、气喘、胸闷、口渴、食欲不振、叹气、打哈欠、频繁眨眼、表情变化少、眼睛发红发干、视觉模糊、耳内轰鸣、感觉烦躁恍惚,分辨不清方位等。 ②③心理症状

驾驶员产生疲劳后,他的心理状态也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如疲劳后引起视力下降,注 意力分散、视野逐渐变窄,漏看错信息的情况增多,反应迟钝、判断迟缓、动作僵硬、节律失调、思维能力下降、头脑糊涂、忘记操作规范、精神不振、郁闷嗜睡、 自我控制能力减退职、容易激动、心情急躁或开快车。

2.疲劳产生的原因 ①睡眠

缺少睡眠,很容易发生疲劳。成年人一昼夜至少应睡7-8小时。此外由于人的睡眠受人体生理节律的影响,如果睡眠的时间不当或睡眠质量不高,也会引起疲劳。

国个睡眠临床研究机构调查了6000份单个车辆和两辆车辆碰撞事故的报告,发现车辆碰撞的高峰时间是在午夜到清晨之间,以及白天下午一时至四时之间。这两个时间段,与正常睡眠的人想打瞌睡的时间几乎是一致的。因为 人体的生理昼夜节律使我们无论缺乏睡眠与否,在人一天的生物钟特定的时间内,都会受至瞌睡的侵袭。 ②驾驶员的身心条件

驾驶员的身心条件,包括驾驶员的身体状况,年龄大小、性别、经验多少、技术高低、性格等。一般来说,年轻人容易感到疲劳,也容易消除疲劳;老年人的疲劳,症状不明显、但消除能力弱不禁风 ;体弱者容易产生不易消除;驾驶技术熟练者,不易产生疲劳。 ③驾驶操作中的因素 驾驶操作过程中,车内环境、车个环境以及运行时间等因素都与疲劳的

产生有关系。

车内环境如温度、湿度、噪音、振动、照明、粉尘、有毒物质、以及车工内座位、靠背等,都对联大脑皮层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对人的劳动力产生龙活虎不良影响,导致疲劳产生。

车外环境如气候条件、道路条件、交通条件、交通设施条件、时间条件等。若驾驶员在道路上行驶时,道路能见度低,没有交通标志、行人拥挤、自行车多、交通阻塞,意外被超车、道路崎岖不平等,这些都能使驾驶员的情绪紧张、并付出较大的体力,驾驶员容易疲劳。 ④生活环境

生活环境是指社会气氛、群体气氛、家庭关系、人际关系等。这些因素对驾驶员的疲劳特别是驾驶员的心理疲劳有很大的影响。 驾驶员的家庭关系对他的影响深入而持久。家庭关系处理不好,会导致驾驶员心理失调,行车烦躁不安,思想迟钝、处理情况不准确、注意力不集中、胡思乱想,身心极易产生疲劳,肇事的可能性增大。 驾驶员的领导,同事之间人际关系的好坏对交通安全以及驾驶员本身的心理疲劳都有很大影响。同事之间关系紧张,工作上互不支持,必然会产生消极情绪、不愉快、猜疑、悲观、忧郁等,造成心理紧张,也容易产生心理疲劳。

3.疲劳驾驶与交通事故 交通事故统计分析表明,驾驶员疲劳驾驶是造成交通死亡事故的重要原因 之一。日本的事故统计揭示,因疲劳产生的事故约占1~1.5%.法国国家警察总署事故报告表明,因疲劳瞌睡而发生车祸的,占人身伤害事故的14.9%,占 死亡事故的20.6%。我国疲劳驾驶情况也比较多,如有的驾驶员因陋就简某种原因昼夜行车,为了追求利润、昼夜兼程,不顾第二天有行车任务、通宵达旦玩扑 克、打麻将、跳舞、引起精神怠倦,致使第二天出其不意车呈疲劳驾驶,遇到紧急情况,不知所措,造成事故后悔莫及。 由于疲劳很难明确判断,所 以,实际上因疲劳发生的事故比现有统计的数字大。试验指出,驾驶员以100公里/小时的速度前进,两小时后,生理机能便能进入睡眠状态;30~40秒后, 出现抑制高级神经活动的信号,表现欲睡,主动性下降。在一般情况下,驾驶员一天行车超过去10小时以上,或前一天睡眠时间不足4~5小时者,事故北率必然 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