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论问题 1、概述
答:网络已发展成为社会舆论的策源地,自由度高,交互性强。一方面,网络舆论体现了公民在媒体改革和社会文明建设中的主体性,为公民积极参与舆论监督和进行公共事务的决策提供了便捷,赋予了公民独特的话语权,也成为政府倾听民声、了解民意的重要渠道之一;另一方面,网络舆论弱化了政府对社会信息的控制力,冲击着现有的社会组织管理体系,成为部分网民不良情绪的宣泄口与无事生非的造谣地,直接损害了社会公信力和社会公共秩序,一定程度上还激化了社会各阶层的矛盾。并且,我国网民人数多、增长快、对信息盲从性高,不断催生着网络舆论影响的膨胀,加速多元化且政治性、敏感性强的内容频频热议。
2、对策
为尽快减少网络舆论的负面影响,提出以下建议:
其一,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讲求信息传播艺术。加大政务信息公开度,保持信息的真实与透明;加大政府与公民间的沟通互动,设立政府“网络发言人”,为公众解惑。 其二,健全网络舆论管理制度,推动诚信网络的长效建设。在大型网站推行实名发言制度,让公众真正对自己的言论负责以有效主导主流舆论;建立诚信网站联盟,增强网站的可靠性建设。
其三,完善立法,将网络舆论工作管理纳入法制轨道。要严格立法,细化各项法律法规;网络警察或政府网络管理机构,要有公开的标志,当出现有害信息时要及时公开提醒公众;对散布不良信息的网民,公开依法处理。
其四,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气氛。推进和谐文化宣传,引导大众正确甄别信息,不被少数不良动机者导向。
其五,较强教育和引导,提高行业自律水平。要加强对广大网络媒体的教育与引导,调动其积极建设和谐文化的能动性,严厉打击因商业诱惑而散布虚假信息的对象。
3、文章
成熟引导网络舆论 建设和谐网络文化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网民数量的激增,网络舆论的特殊作用正日益显现,从2007年的重庆“钉子户”事件到陕西“华南虎”事件,从2008年的“贵州瓮安”事件到“天价香烟局长”事件,再到2009年的“躲猫猫”事件和“欺实马”事件„„由此可见一斑,网络舆论已成为社会舆论的发源地和放大器,使各级政府面临新的挑战和考验。
网络舆论是一把双刃剑,其负面影响主要源于网络的高自由度与强交互性,网民可以随意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在短时间内使问题扩大,如同滚雪球一般,越议越热,越热越议,逐步将问题推向白热化。
“知其所以乱则治矣”,欲达成各级政府正确引导网络舆论的目标,须从一下几个方面切实推进。
首先,政府要确保第一时间发布全面而真实的信息。作为被公众监督的政府来说,当信息发布到网络上,要采用滚动播出和持续刷新的方式保证在第一时间出现在网页上,能够广泛吸引网友参与,使网络新闻在最大限度保证时效性和受众规模。要着眼于网络舆论监督的积极因素,从中去了解民声,获取对政策方针和公共服务的反馈,从而更好地改进工作。并对于批评甚至指责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而身处热点事件的漩涡之中时,要积极主动地提供真实信息、做出及时的回应和说明,化被动为主动,澄清虚假信息,消除不明真相的网络暴力所带来的冲击。
其次,推行网络实名制建设,狠抓网络媒体的诚信。由于网上的言论交流、思想碰撞处
于匿名状态,一些网民的言论肆无忌惮,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社会的安定和发展。要避免或减少有害信息的扩散,除了实施以法管理为主的控制方式外,应推行网络实名制度,确保每个网民为自己的言论真正负责,预防不良信息滋生蔓延。网络媒体也是社会航船的守望者,网络从业人员应严格履行职业操守,有义务核准新闻事实,权衡言论的是非利弊,让网上的信息和言论真实洁净。固然网络媒体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商业化运作,但若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争夺受众眼球,盲目迎合部分网民低俗需求,政府应将其列为严打对象来重点整治。
再次,加快网络法制建设,营造和谐舆论氛围。当前网民成分比较复杂,认识能力参差不一,网络媒体上还有谣言和非理性言论,应尽快建立一套科学、完备的法律制度,并细化各项法律法规,以对散布不良信息的个人或网站,公开依法处理。以及,积极宣传和谐文化,提高公众信息甄别力,使其不再随波逐流,切实打造健康的网络舆论氛围。
最后,设立网络发言人是政府正确引导网络舆论的良策。网络舆论中的偏激与谬误,需要网络发言人极力肃清,占领舆论主流,疏导公民情绪,引导公民激情。还有利于避免政府部门之间的言论打架,便于工作和谐,步调一致,给公众一个权威声音,不让其无所适从。
当下,我国社会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和急剧转型的时期,很多矛盾和风险会集中凸显,某些网络舆论推动形成的蝴蝶效应,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政府应及时有效的成熟引导网络舆论,推进和谐网络文化建设,不断执政创新、服务大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