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对预拌混凝土使用水泥的思考

2023-03-25 来源:二三四教育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7年第1期(总第207期) Number l in 2007(Total No.207) 混 凝 Concrete 土 预拌混凝土 READY MD(ED CONCRETE 对预拌混凝土使用水泥的思考 包先诚,冯云,赵云中 (声威集团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016) 摘要: 从预拌混凝土角度出发,论述了目前水泥生产与水泥应用一预拌混凝土之间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大量的工程实例和试验数据, 分析了影响预拌混凝土水泥对外加剂适应性的主要因素,同时指出:水泥生产厂家应向混凝土搅拌站提供与预拌混凝土工艺相匹配和适 应的水泥;Sk预拌混凝土对所用水泥的性能要求出发,提出了水泥的匀质性和稳定性是第一位的;对于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不相适应的问 题,外加剂生产厂家与水泥生产厂家应双向互动予以解决,但水泥厂家应着眼于从水泥生产角度出发,努力解决外加剂和水泥适应性问 题,其途径可从熟料矿物组成和结构的优化、合理选择粉磨细度(比面积)及优化颗粒级配和颗粒形状、在粉磨过程中合理确定石膏品种及 掺量、混合材的种类及掺量、控制含碱量、降低水泥温度和适当陈化时间等来改善适应性;在预拌混凝土有特殊要求时,水泥生产厂家应能 提供适应用户“个性”要求的水泥产品。 关键词:预拌混凝土;水泥外加剂;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TU528.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2—3550一(2007)0l一0o64—04 Research on cement in ready-mixed concrete BAOXian—cheng,FENGYtm,ZHAOYun-zhong (EngineeringResearchCenter,ShengweiGroupCompanyLTD.Xi’811 710016,China) Abstract:Problems between cement application and projection nd aready・-mixed concrete was discussed on the basis ofready・-mixed concre ̄in the paper.According to lager quantity engineering practice nd aexperimental data.main effect on additive adaptability ofready—mixed concrete was also analyzed.The cement factory should supp ̄cement which can meet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ready-mixed concrete to Concrete Mixer. he Themogeneousness and stabilization ofcement is very important according to the performance ofcement in ready—mixed concrete.Addiitve nd acement factory should solve the no—adaptabiliy bettween concrete additive and cement together.But cement factory should solve hits problem by optimizing the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ofclinker,selecting easonablre specific area and optimizing grain composiion atnd shape,selcteing lea- sonable gypsum species and content,composite material species and content,alkali content.ageing time and cement temperature.Cement factory should supply personaliy tproducts ifready-mixed concrete have special requires. Key words:ready-mixed concrete;cement additive;adaptabiliy t0前言 众所周知,水泥的主要应用是配制成水泥砂浆、水泥混凝 迅猛发展,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应运而生,在短短的三、四年时 间内,已建成40余家预拌混凝土公司(搅拌站达60多个),发 展势头方兴未艾。预拌混凝土与传统的现场搅拌制作混凝土有 许多不同点,预拌混凝土技术将建筑结构工程中混凝土专业技 术与现代先进的生产、运输及泵送技术相结合,是混凝土生产 上的一次革命,它摆脱了传统的落后生产观念和生产方式,取 而代之的是高质量、高效率、高速度的生产方式,因此我们水泥 的研究和生产者应十分关注这一重大的变革。 土及其各种制品,因此水泥的制造和在混凝土中使用应是紧密 相联的,但长期以来,水泥生产者常常只偏重关注于本学科范 畴内的研究和生产,只关注于产品的材料性能,特别偏重于水 泥强度。而混凝土在使用水泥时,除了强度等级外,还要求水泥 有良好的施工性能。近年来市场的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水 泥产品由卖方市场演变为买方市场,作为水泥厂家不能再停留 在旧的观念上——只注重于产品本身的材料性能,而应全面关 混凝土搅拌站,如使用水泥不当或水泥本身存在某种品质 缺陷时,就可能出现如下问题: 注水泥的稳定性和适应现代混凝土施工的工作性能的需要。本 文拟从预拌混凝土应用水泥的角度,来探讨生产企业应提供什 么样水泥才能满足现代混凝土搅拌站的需要。 (1)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2)在混凝土制作和使用时,水泥与外加剂适应性问题突 出,或流动性能差,或坍落度损失大,致使施工时流动性能差或 凝结过快,无法施工,有时甚至在运输途中发生凝固; (3)混凝土结构出现变形、裂纹; 1预拌混凝土需要什么样的水泥 发展预拌混凝土和混凝土的商品化是当今混凝土工业发 展的方向,近年来随着西安的工农业、基础设施和市政建设的 收稿日期:2006—11—14 ・(4)混凝土工程外观颜色不一,影响美观。 上述问题的存在,影响了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和工程质量, 64・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当然混凝土出现问题是有多种因素造成的,不能全归罪于水 泥,但在混凝土组成材料中,水泥作为主要的胶凝材料,其生产 工艺、品质指标,必然会对混凝土的性能起重要的影响,特别是 预拌混凝土的制作和供应,与传统的现场搅拌方法相比较,有 其特殊的技术要求,有人提出应将“用来制备预拌混凝土的水 泥分类为专用水泥”,笔者认为,充分关注混凝土搅拌站的需 求,生产和提供“与预拌混凝土相匹配的水泥”,是当务之急,也 就是说水泥厂家应向混凝土搅拌站提供与预拌混凝土工艺相 匹配和适应的水泥。据笔者看法该种水泥起码应满足如下一些 要求: (1)水泥各项技术性能必须满足现行国家标准要求外,特 别应保持产品的匀质性和稳定性,化学成分、细度、各龄期强度 等级、凝结时间、标准稠度需水量等指标不能有较大波动,特别 是强度值不能大起大落; (2)在配制混凝土时需水量要小、流动性要好,与外加剂有 较好的适应性; (3)水泥粉磨时不仅要控制细度(比表面积),而且要合理 控制水泥颗粒级配和颗粒形状; (4)水泥混合材品种的匹配、掺入量要科学、合理;重视石 膏的品种的选择; (5)重视出厂水泥温度的控制; (6)在混凝土有特殊要求时,应提供专用的水泥,如有低碱 要求时,应提供低碱水泥、有低热要求时,要应用水化热低的水 泥(如:中热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 2生产和提供与预拌混凝土相匹配的水泥的 指导思想和途径 2.1应将水泥的匀质性与稳定性放在第一位,确保出 厂水泥的稳定 目前用新型干法回转窑生产高强度水泥已不再困难,陕西 省极大部分新型干法企业均能生产42.5级水泥,秦岭、声威公 司已批准生产52.5级水泥,就水泥强度而言,已不再是制备高 等级混凝土的制约因素。廉慧珍教授指出fl11‘‘水泥厂目前所采取 提高水泥强度的技术路线”是没有必要的,甚至“还导致混凝土 使用上的困难”,因为提高水泥强度的技术路线是增加C S、cA 和提高水泥细度(比表面积),如果一味追求早强和高强,会导 致在熟料中过度提高早强和高强矿物比例,在粉磨时细度越来 越细(某些厂在粉磨时不控制比表面积上限,致使比表面积越 来越大),更有甚者是违规在水泥中掺加“增强剂”,其后果是: 水泥需水量增大,对外加剂适应能力下降、水化热增加、抗裂 性、抗腐蚀性下降,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增进率下降甚至倒缩,从 而严重影响混凝土结构抵抗环境作用的耐久性能。因此在目前 情况下,应更多的关注水泥的匀质性和稳定性。 水泥强度的大幅度波动,无疑会严重影响混凝土强度,混 凝土设计(配制)时使用的Bolomy公式表明,混凝土28d抗压 强度与水泥实际强度是成正比的,因此关键在于水泥厂提供的 实物强度必须要稳定,否则就会引起混凝土强度大幅波动。如 某厂的P・042.5R水泥极差大,28d强度高的达56MPa,而低的 只有42.2MPa,标准偏差高达3.5MPa以上,造成混凝土强度波 动,甚至有个别试块强度只有设计值的92%。可见,只有水泥强 度稳定,搅拌站方能设计出合理的配合比,才能确保达到混凝 土设计强度的要求,不致发生工程事故。在施工中常常会碰到 施工方要求“立即停用”某厂水泥,甚至要求承担工程质量事故 责任,要求索赔等,但在验证其水泥强度后,并非不符合国家标 准,而是强度达不到企业承诺指标,实物强度极差过大,按既定 配合比作业,就发生了混凝土强度的大起大落。 目前水泥厂生产高质量熟料的技术已比较成熟,在此不再 作讨论,而保持水泥匀质性和稳定性则主要在于保证进厂原燃 材料的稳定、生产过程的稳定、有效的均化措施、合理储存量、 出厂水泥严格控制。对于匀质性问题上,一般来说立窑厂比旋 窑厂差,大型窑、大型磨的产品匀质性、稳定性好,但不能忽视 和麻痹的是,有些厂的同一品种同一强度等级的不同批次水 泥,其技术指标如强度、颜色、需水量波动较大,而与外加剂适 应性上波动更为突出,究其原因,是在工厂生产、设备、质量管 理方面存在不稳定因素,水泥生产厂应立足于自身予以改进。 还应提倡水泥生产厂与搅拌站加强沟通,当水泥厂生产条件 (如原材料、混合材变更、设备、控制手段出现问题……)发生变 化时,应主动告知用户,以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 2.2从水泥生产角度出发,努力解决外加剂和水泥适 应性问题 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不相适应的情况,是工程施工经常困 扰我们的重要问题,其原因错综复杂,影响因素很多,它涉及到 水泥、混凝土、化工等行业,涉及水泥化学、高分子材料、复合材 料、表面物理化学、电化学、流变学等众多学科。外加剂与水泥 不适应是指在拌制混凝土时,如发生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很 差、坍落度明显小于设计要求、坍落度经时损失很大、或产生急 凝、假凝等不正常凝结或严重泌水等现象,而查验所使用外加 剂、水泥等原材料时均合格,配合比设计正确,使用方法无误, 上述现象就是外加剂与水泥不适应。预拌混凝土特点是需要较 长运输途径、有较远的泵送距离,必须控制好预拌混凝土的坍 落度经时损失,因此水泥和外加剂的相互适应问题,提到了特 别重要的位置,如两者没有良好适应性,混凝土搅拌站是无法 正常作业的。解决水泥与外加剂适应性问题应是双向互动的问 题,首先需要外加剂及水泥生产研发部门重视起来,加强互相 交流协作,而不能相互推诿。在国家重点工程郑西客运专线的 箱粱制作施工中,声威公司和苏博特外加剂厂相互配合,通过 双方努力,在8月份成功地解决了困扰施工的外加剂与水泥适 应性问题,确保了工程正常进行。 我们重点从水泥生产角度来讨论一下,如何为解决适应性 问题作出努力。在适应性问题上,水泥的影响因素很多,一般认 为有: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水泥细度(比表面积)和颗粒级配、 石膏的种类和掺量、混合材种类和掺量、水泥温度和水泥的陈 放时间等因素都会影响水泥适应性。 2.2.1水泥熟料成分影响 不少学者针对水泥熟料中的C S、C:S、cA、c F对外加剂 的吸附性和吸附量进行了研究,发现CA对外加剂的吸附量远 高于其它矿物,其排序为:cA>C4AF>C S>c:S,这是由于 CA水化速度最快,对减水剂的吸附量最大。还可明显看到CA 含量高的水泥,其标准稠度用水量上升(有人作了定量研究,当 cA上升l%,其标准稠度用水量也增加l%,而混凝土用水量 也相应提高6 ̄7kg/m3),因此我们希望熟料中的cA要少一些, 声威泾阳公司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将cA控制在6%左右, 低于我省大部分水泥厂家。 2.2.2石膏的种类及掺量 ・6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不同品种和形态的石膏由于其溶解速度和溶解度不同、杂 质含量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影, ̄91,JJn剂使用效果,掺不同形态 石膏的水泥在预拌混凝土中使用后,其效果是大相径庭的。何 廷树等12]在研究“不同石膏种类及掺量对高效减水剂一缓凝 剂一水泥三元体系的辅助塑化效应的影响”后指出:“当萘系高 效减水剂掺量为1%的条件下,掺用二水石膏时,五种缓凝剂(三 聚磷酸钠、葡萄糖酸钠、柠檬酸、白糖、六偏磷酸钠)水泥净浆流 动度的绝对值最大,流动度的经时损失最小,所以采用二水石 膏作为熟料的调凝剂是最佳选择”,而“在所用的三种石膏(半 水石膏、二水石膏、无水石膏)中,硬石膏与减水剂相容性最 差”。因此我们必须明确认识到:按现行水泥标准作检验时,虽 然不同品种、形态的石膏作缓凝剂都可能是适宜的,合乎要求 的,但在预拌混凝土中由于掺人了外加剂,情况发生了变化,会 发生水泥与外加剂不适应的情况。有资料【3]介绍当使用不同类 型石膏粉磨成水泥,掺用外加剂配制混凝土时,混凝土坍落度 及经时变化的情况,其结论与何廷树等人的研究是一致的。 此外,磷石膏、氟石膏等工业副产品由于其杂质及含量波 动也会影响水泥和外加剂的适应性。 笔者曾在实际工作中经历过如下三种情况,应特别引起水 泥厂家注意:(a)曾在2004年lO月发现一直在使用的适应性 良好的某厂水泥,某日混凝土发生急凝,追究其原因是使用了 工业副产品磷石膏所致;(b)2005年某厂水泥在一搅拌站使用 时,发生未到目的地就发生凝固,经查成分并无差异,也用二水 石膏,但后经检验该石膏其SO 虽在35%左右,但结晶水只有 4%,实际上该石膏是硬石膏与二水石膏的混生物,由于仍然存 在“溶解速度”的问题,致使发生不适应状况;(C)水泥厂在粉磨 水泥时即使用了优质二水石膏,但如不控制好磨内温度(降低 人磨熟料温度、磨内通风),仍可能因温升过高,造成石膏脱水, 工程使用时也发生急凝、假凝现象。 因此水泥厂在粉磨过程中确定石膏品种及掺量时,不应只满 足于现行水泥标准和强度因素,而应注意其对外加剂的适应性。 2.2.3粉磨细度(比表面积)及颗粒级配和颗粒形状 水泥细度问题是混凝土界和水泥界分岐最大的问题之一。 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熟料潜能,目前多数水泥企业十分注重粉 磨细度,一般来说水泥磨得越细(比表面积越高),细颗粒越多, 水泥水化越快,有利于强度的发展。为此不少水泥厂采用了助磨 剂,甚至违规的掺人“增强剂”。在混凝土界则认为【lJ,“越细的水 泥需水量越大,与 ̄l,JJn剂相容性越差,水化热越大,开裂敏感性 越大”。我们应认真的考虑这一问题,辩证的处理好这一问题。 从混凝土角度看,下述问题确要引起我们注意: (1)从声威厂某月份数据可以看到粉磨细度和外加剂适应 性的关系(以净浆流动度法所得试验数据表示),见表l。 表1 声威厂某月水泥的粉磨细度与外加剂的适应性情况 序号 细度 比表面积标准稠度净浆流动度/mm 80 m筛余45岬筛余/(m2/kg)需水量/mL初始经60min ・66・ 从表l可以看出,净浆流动度较好的6、7号样的细度、比 面积与其它试样有明显的差别。 (2)天津雍阳外加剂厂『1]邱汉用萘系高效减水剂UNF.5与 不同细度的水泥做了适应性试验。用相同水灰比的净浆,改变 外加剂掺量,分别于搅拌后5min和60min检测流动度。现将试 验结果整理如表2。 表2萘系高效减水剂UNF一5与不同细度水泥的适应性 该结果表明,随着水泥比表面积的增大, ̄l,JJn剂与水泥的 适应性随之下降。 因此我们在水泥细度问题上不应顾此失彼,而应科学、合 理的作出处理。权威研究表明:水泥中3-301a,m的颗粒对水泥 强度增长起主要作用,大于60p.m的颗粒则对强度不起作用, 但起稳定体积的作用,因此3-30p,m的颗粒应占90%;小于 10p,m的颗粒起早期强度的作用,且需水量大,其中小于3p,m 的颗粒只起早强作用,而流变性能好的水泥小于101a,m的颗粒 应当小于10%。看来只要控制好水泥的颗粒级配,双方的矛盾 就能迎刃而解了,关键还是要水泥企业运用新的检测手段—— 配置颗粒级配仪,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合理的质量控制指标。 此外,不少研究结果指出,水泥的颗粒形状对外加剂的适 应性起明显影响,水泥颗粒越接近球形,其比面积越小, ̄l,JJn剂 塑化效果就越好,辊压机作终粉磨时,水泥颗粒形状复杂,需水 量偏高,因此一般认为,辊压机作终粉磨时适应性不如球磨粉 磨的水泥好。 2.2.4混合材的品种和掺人量 声威公司技术中心曾对不同混合材(矿渣、粉煤灰、石灰 石)以不同比例与熟料共同粉磨制得水泥后,进行了水泥与外 加剂(苏博特产品.聚羧酸盐系列)适应性的研究(见表3),结 果表明,加入混合材后能改善水泥与外加剂的适应性,而掺用 不同种类的混合材、不同组合的水泥时则对 ̄l,JJn剂适应性会产 生不同的效果。 从上述结果可知在磨制好的纯水泥中掺人矿渣粉、粉煤灰、 石灰石等混合材是有利于改善浆体流动性能的,即改善水泥适 应性,而双掺效果较单掺好。此次试验情况表明,对改善水泥适 应性的排序是:石灰/5>矿渣(430m2/kg)>矿渣(380m2/kg)>粉 煤灰(Ⅱ级灰)>粉煤灰(经60min粉磨比表面积为550m2/kg)。 该结论可作为生产时选择混合材种类、复掺组合的参考。 由于掺不同种类的混合材的水泥对外加剂吸附能力不同, 从而产生了不同效果,从我们经验看,掺矿渣的水泥对萘系减 水剂适应性优于掺煤矸石的水泥,主要表现为流动性差、坍落 度经时损失大,当掺矿渣过多时易产生泌水。而掺不同品种形 态粉煤灰时水泥与外加剂适应性差异较大:使用优质粉煤灰 (含碳量<5%)时的塑化效果好,而使用粗粉煤灰、含碳量高(> 5%)的粉煤灰时塑化效果差。应提倡在水泥生产中复掺混合材, 而磨细石灰石粉最有利于改善适应性。 2.2.5水泥中含碱量 声威公司将生产数据中的碱含量与适应性好坏进行了排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表3掺加不同混合材的水泥对外加剂的适应性试验 注:粉煤灰为Ⅱ级灰,经细磨后的比表面积为550m2/kg。 队后发现,对外加剂适应性较好的水泥碱含量均较低,而适应 性较差的水泥碱含量相对较高,碱含量越低对水泥的适应性越 有利。从8月中旬开始2 水泥磨生产低碱水泥,其碱含量稳定 的控制在<0.4%,而碱含量越低对水泥的适应性越有利(见图 1)。所以控制较低且较稳定的碱含量,对提高水泥的适应性是 有意义的。 0.9 0.8 表4不同温度的水泥其净浆流动度变化情况 蕃 :: 0.5 (2)低水化热水泥:2005年某搅拌站接受亚洲最大的32mx 栅0.4 钿0.3 22mxl1.8m、超厚墙体3.2m厚, 射线辐射能量为l5MV防辐 射混凝土结构的预拌混凝土的供应,需低热矿渣水泥,但当时 在省内暂无此资源,而工程急需开工,经认真选择,某水泥厂提 序号 餐0.2 0.1 0 供了低GA含量(熟料中<6%)的P・C32.5R水泥,经试验其水 化热符合要求、配制混凝土收缩率低、与减水剂适应性好、混凝 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经专家论证后使用正式工程,效果良好, 最可喜的是在施工阶段有效的控制了可见裂缝。 (3)防止产生变形裂缝:在实际工程中混凝土产生裂缝是多 图1 碱含量对水泥适应性的影响 2.2.6水泥温度及存放时间 水泥温度过高,其不良后果有二:一是可能造成石膏脱水 (一般认为二水石膏在超过135"(2时将失去结晶水,变为半水石 膏);二是,即使石膏未脱水,由于较高温度下的水泥水化速度 较快。表4是不同温度下的水泥在掺0.8%UNF、W/C=0.29时水 泥净浆流动度的变化情况[41。 种原因而非单一因素所导致。而混凝土产生变形裂缝的原因,诸 多与水泥直接有关,我国约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调整水 泥的矿物组成、增大比表面积、提高早强,混凝土裂缝现象普遍增 多。因此水泥厂应适应预拌混凝土的需要,从矿物组成、细度、混 合材、石膏、碱含量、水泥品种等方面扬长避短,进行优化。水化速 度快、水化热高且释放快、需水量大等均影响混凝土的开裂,应随 实际需要适度更改化学成分、粉磨细度、石膏、混合材品种和掺入 量,只有双方紧密合作,裂缝问题还是有望缓解和解决的。 水泥厂应特别注意对水泥温度的控制,设法从源头——熟 料冷却开始抓,控制好人磨熟料温度,必要时可采取入磨前淋 水或磨内喷水。水泥厂应杜绝过热水泥的出厂。 水泥厂为了加快周转,希望水泥尽快出厂,而混凝土界从 经验中得知,“新鲜水泥”会影响外加剂的塑化效果,反而希望 将使用陈放一段时间后的水泥。事实上出粉磨设备时间间隔 短,由于水泥粉磨时产生电荷,颗粒间吸附、凝聚的能力较强, 因而致使适应性变差。 3结论 (1)预拌混凝土工艺与传统的现场搅拌施工工艺,有其特 殊的技术要求,因而当务之急,水泥厂家应向混凝土搅拌站提 供与预拌混凝土工艺相匹配和适应的水泥。 (2)预拌混凝土要求的水泥,匀质性与稳定性是第一位的, 要出厂水泥的各项技术指标特别是强度稳定,不能大起大落。 (3)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不相适应的情况,是经常困扰我 2.3 水泥厂家应充分关注混凝土搅拌站的预拌混凝 土工作性能及工程质量,及时解决所出现的问题,提 供适应用户“个性”要求的产品。 (1)低碱要求:某些工程对使用水泥提出了低碱要求,水泥 厂家应更变原料(采用低碱硅石或砂岩代替粘土),改变窑磨工 艺操作参数,按标准要求生产Na20 <0.6%的水泥。1998年陕 西信息大厦基础、2006年郑西客运专线均使用低碱水泥。 们的重大问题,其原因错综复杂,影响因素很多,应双向努力予 ・下转第73页 ・6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表7清水混凝土结构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注:检查轴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清水混凝土以其精美外观、顺畅的线条,光洁如镜,浑然天 成的效果以及其环保、节约投资等诸多优点而倍受人们青睐。 随着绿色建筑创新奖的评选等一系列政策的引导和扶持;随着 清水混凝土一系列标准、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建筑技术,2007,(1)、 [6]侯君伟、我国新型模板技术的发展[J].建筑技术,2002,(8). [7]程景铭,杨建达,郭京旭、彩色建筑混凝土在施工中的应用[JJ、建筑技 术,2005,(10). 的编制、颁布和实施 必将为其推广、应用提供广阔空间和平 台;同时越来越多清水混凝土建筑的建设,必将实现“人一建 筑一自然”三者的和谐统一,并充分展现清水混凝土建筑的内 涵和艺术效果,为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8]郑玉华,万蒙义,张丽、清水饰面混凝土——朴素的建筑文化[JJ、 城 市建设与技术,2006,(1)、 [9]杨永悦.关于清水混凝土——访建筑师谢强[JJ.城市建设与技术, 2006,(1). [10]王凤起’清水饰面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J’城市建设与技术,2006, (1) [1 1]李强,张记山.在九合板表面粘贴PVC板作为清水混凝土模板的施 工工艺[J].建筑技术,2000,(8). 作者简介 李强,(1976一),男,汉族,河南原阳人,硕士研究生,工程 [1]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2]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验收规范[s]、 [3]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M].北京:中国建筑 工业出版社、 [4]李强,等.清水混凝土工程模板体系的分析、选型与设计[J].混凝土, 2006,(11). 师,主要从事建设工程施工与设计方面的研究。 单位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郑花路20号,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04级研 [5]李强,等.我国清水混凝土技术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对策[J]. 究生,3-40信箱(450011) 联系电话 l36736639l7 ・上接第67页 (9):13—18. 以解决,水泥厂家应着眼于从水泥生产角度出发,努力解决外 加剂和水泥适应性问题。其途径可从熟料矿物组成和结构的优 化、合理选择粉磨细度(比表面积)及优化颗粒级配和颗粒形 状、在粉磨过程中合理确定石膏品种及掺量、混合材的种类及 [2]韩越,何廷树.石膏种类对缓凝剂辅助塑化效应的影响[JJ.混凝土, 2006,(8):32—34. [3]王春发,杨浩.混凝土减水剂与水泥的适应性[c].2002年陕西省混凝 土外加剂应用技术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l—l2. 【4】崔庆怡,孔令福,贾忠奎等.防辐射混凝土结构墙体施工技术探讨 掺量、控制含碱量、降低水泥温度和适当陈化时间等来改善适 应性。 (4)在预拌混凝土有特殊要求时,应能提供适应用户“个 性”要求的产品,如有低碱要求时,应提供低碱水泥;有低热要 求时,要应提供水化热低的水泥;对抗裂性能有要求时,应随实 [c】.2005年陕西省建筑材料新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20-127. 作者简介: 包先诚(1938一),男,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 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兼职教授。长期以来一直从事水泥 际需要适度更改化学成分、粉磨细度、石膏、混合材品种和掺入 量等。 参考文献: 生产与研究工作,近年来一直参与预拌混凝土的生产技术 工作,现任声威集团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单位地址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未央路130号凯鑫大厦l8层声威集 团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研究中/ ̄1(710016) [1]廉慧珍,韩素芳.现代混凝土需要是什么样的水泥[J].水泥,2006, 联系琏 堡 029-8651785l ・7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